top of page
晚上酒吧

TAIWAN
​台灣酒

台灣有葡萄酒嗎?答案是有的,而且歷史還挺悠久的。台灣從日治時代開始水果酒研究,直到1950年代菸酒公賣局全力試製葡萄酒,最主要考量是為了戰後經濟考量。1950年代至1960年代政府高喊反攻大陸,為了囤備軍糧與換取外匯,希望降低米糧用於製酒的比例,因此鼓勵農民種植釀酒葡萄,打算以葡萄酒瓜分米糧酒市場。台灣的釀酒產業成就比起舊世界的法國、義大利與西班牙來說,還是有一段不小的差距。比起新世界的美國、澳洲、紐西蘭,知名度也不甚高。但近幾年,台灣的葡萄酒屢屢在國際的評審場合上拿下大獎,這樣的好佳績不僅僅讓台灣的愛酒人趨之若鶩,更讓國際酒評家開始把目光放在這個東南亞小島上。

氣候:亞熱帶氣候(一般葡萄酒產區落在溫帶氣候)

收穫:一年兩穫,所以分為夏果與冬果(一般葡萄酒產區一年一穫)

栽種方式:棚架(一般葡萄酒產區不採用棚架)

主要稱呼:葡萄,古稱「蒲桃」

主要產區:彰化縣二林鎮、台中市后里區、南投縣埔里鎮

主要品種:黑后、金香、台中一號~台中五號、其中台中三號後來被威石東命名為木杉

台灣的葡萄栽種紀錄始於清康熙 12 年 (西元1684年),彰化二林、台中后里是台灣主要的葡萄產區。1996 年以前台灣種植葡萄的面積最高有達到 5000 公頃,但如今種植葡萄面積只剩 30 公頃左右。從前因為台灣菸酒公賣局有契作保證收購機制,讓不少農夫投入了種植葡萄的行列,即便沒有與公賣局簽訂契作,也會透過契作的果農把葡萄賣給公賣局。這樣的保證收購在 1996 年喊停,原因是公賣局無法吃下如此大的產量。葡萄農也因為收購來源改變,紛紛把葡萄藤砍掉改種火龍果(一樣是棚架)。如今多虧如威石東等酒莊在外獲獎,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正漸漸因為葡萄酒產業而開始緩慢復甦。

 

比起舊世界產區,台灣的風土條件對葡萄園管理師與釀酒師來說都是一個大挑戰,不僅僅是高溫,更是因為多雨潮濕。如何在多產與高品質兩中間取得平衡?考驗著技術以及葡萄農的配合程度。

文章引用自:「台灣人的葡萄酒!日益崛起的葡萄酒新興產區 - 台灣」_Wine n Taste

https://www.winentaste.com/magazine/tutorial_owen_area_taiwan

Cacti

- Taiwan -

    bottom of page